教学中的消极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及改造策略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业失败和出现心理问题。教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消极评价、负面影响、改造策略
这个暑假有很多事情上了热搜,体育的、娱乐的、民生的……而其中居然有一条和老师有关,这个教师曾获评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区级教学能手,校方在对这个老师的介绍中称,他是学生心中可敬可畏的好老师,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的是朝气、活力、希望,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但正是这位“优秀教师”卷入了此次风波。陕西商洛,13岁的婷婷称因为成绩不好,被班主任老师用侮辱性语言辱骂,甚至还被孤立。持续一段时间后,婷婷无法忍受,遂将此事告知家长。家长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婷婷把手机里几百条录音放出来,当记者去采访这位老师时,他一开始表示自己只是在批评而并未辱骂,可能有言语不恰当。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想起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教师的一项教育教学基本功。对学生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有些教师却习惯于用否定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认为不用刺激点的语言,学生就感觉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起不到教师期望的教育作用,还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一、 教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及其负面影响
消极评价是指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时采用嘲讽、挖苦等有伤学生自尊,或者是含有消极暗示的不利学生发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这种评价已经不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仅用分数一把尺子量学生,往往忽略成绩偏差的学生的优点,把成绩差泛化为“没出息”“双差生”。当学生做错题或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就不耐烦地甩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还能干点什么!”“你无可救药了!”。类似的评价直接针对学生本人,就好比医生宣布病人患了绝症一样,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否定性评价对学生影响的机制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否定性的评价会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失望、反感甚至愤怒的情绪,但由于教师的权威所在,逐渐地被学生潜意识所接受,并出现与教师评价的方向一致的行为,师生间的消极互动就此产生。具体的说,教师对学生否定性评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导致学生学业失败。
教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表现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笨,不是读书的料,因而产生对成功的无望,从而放弃努力,或在外部环境的逼迫下进行毫无效率的被动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还会导致同伴的消极评价和歧视,影响学生的归属感,造成厌学,严重的还会产生旷课、逃学等学习上的退避行为,导致成长中更多的困难。
就像新闻中所说,婷婷懂事、有礼貌,但学习成绩不太好,听人说这所学校教育质量较好,几经周转才将孩子送进该校,期盼从此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所提高。但孰料,班主任王老师因婷婷学习成绩差,频繁辱骂她,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学习成绩反而一落千丈。
2.导致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并容易将其作为自我认定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言行特别敏感,往往教师关注的就会得到强化。老师赏识性的评价,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相反,老师一句贬低性或侮辱性的评价,就像是一个魔咒紧随着学生,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有些因为受到否定而疏远老师,有些则心存戒虑,处处提防,自我封闭,变得压抑、沉闷、抑郁、恐慌,导致人格的扭曲。某些学生因此所造成的心理创伤,终生都会隐隐作痛,在一定的情景中或诱因作用下形成心理障碍。在电视台的采访中,婷婷称,天天被班主任这么骂,想死,想离开那个魔鬼般的地方,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想待。家属称,婷婷本来是个活泼的孩子,但从这学期开始,慢慢变得沉默起来,礼拜天回家,不下楼也不出去,一个人闷坐在房间里。
二、教师对学生消极评价的改造策略
作为教育者应清醒的意识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巨大影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评价效果所具有的两面性,权衡利弊,理智而谨慎的评价学生。
1、平等对待,因“人”而“评”。
在教学中教师都知道“因材施教 ,在教学评价中同样需要“因人而评” 。学习好的学生在评价时可以找找他可以做得更好地地方,让他朝好的方向完善自己: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本来自信心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的优点,哪怕微不足道的点,哪怕这点对好的学生来说不值一提,甚至还没有一些学生做得好.但对这个学生本人来说是个进步就值得肯定,并及时在评价时指出,给予鼓励,就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学生来说,自己的一点努力都被老师看到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他会越做越好,没有人愿意让关心他的人失望。
2、 合理期望,积极评价。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你不能期望他们一蹴而就,要和他们一起制定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班长小樊同学文科还行,数学拖分严重,经常性班级倒数,和她交流的时候问她期末考试数学达到班级均分难不难,她想了想,回答“应该可以。”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内心中觉得要实现还是挺难的,但还是鼓励她“我也相信你可以的,只要不犯低级错误,计算题不要错,肯定没问题。”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告诉我数学仔仔细细做,检查了好几遍,应该能达到目标,最后成绩出来时,不但达到了班级均分,甚至进入班级前十的行列,因为短板数学的进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她一举夺魁,登上第一名的宝座。
合理的期望结构应与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相适应,契合“最近发展区”。合理期望是教师在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发展趋势的预测标准,既有实现的必要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渴望又可即的目标催人奋进,可望而不可即的期望目标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当他们达不到教师的期望目标时,很容易招来消极评价,因此教师要用更多的言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肯定的赞扬等,像是:我相信你、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词语来评价,直接表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也可用非语言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评价的作用。
3、 注重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然而,教师职业同时又是压力较高的职业,意味着教师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所以作为一位教师既要不断学习,自我更新,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法国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说,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评价要慎重,不要轻易对儿童做出不好的评价,以免伤害孩子。同样是评语,效果却完全不同:积极的正面评价会让学生有信心去做得更好,那些消极的评价,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逃避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做到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评价。正如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启示:期待是一种强大的力培,他能让理想变成现实。正面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期待,它能使学生越走越好,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正面的评价。
本文作者:陈薇
本文获2019年中小学德育论文二等奖